首页 < 亨通商城

新闻中心

风力发电系统市场由黎明转向扩大

2017-02-09

  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清洁能源投资报告透露,2016年,全球海上风电投资总额达到299亿美元,同比增长40%,创下历史新高。

  其中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是丹麦东能源公司在英国海域研发的1.2吉瓦海上风电场项目,达到57亿美元。此外,东能源公司还在德国、比利时、丹麦等其它水域也同样开发了14个海上风电场,装机规模均超过100兆瓦,投资规模在3.91亿美元至39亿美元之间。

  彭博社新能源财经首席执行官Jon Moore评论说:“2016年海上风电投资创下新纪录表明,这种技术在成本效益以及证明其可靠性和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。”

  从区域来看,2016年,欧洲依然是最大的海上风电投资区域市场,达到258亿美元,占全球总量的86%以上。中国海上风电投资也达到41亿美元。另外,北美和台湾地区等新兴海上风电市场也正在开放。

  报告中称,2016年,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2875亿美元,同比下降18%。但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却大幅增长。预计,2016年,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达70GW,较之2015年的56GW有明显增长,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65GW,去年同期为63GW。

  此外,2016年,全球太阳能投资总额下降32%至1160亿美元,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幅下降;风电投资累计达到1103亿美元,同比下降11%;智慧能源技术投资总额达到416亿美元,同比增长29%;生物质能投资基本与上一年度持平达到67亿美元,生物燃料下降37%至22亿美元;小型水电下降1%至34亿美元;低碳服务增长5%至43亿美元;地热能投资增长17%至27亿美元;海洋能源投资下降7%至1.94亿美元。

  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世国告诉记者,“目前中国140GW左右的装机总量,约占全球1/3,这个量是中国风能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。”

  中国风电市场曾整体滞后于全球市场,这里曾经是歌美飒、维斯塔斯、GE等外资企业的天下。2004年至2008年5年中,外资风电基本占据了中国风电市场的半壁江山。直到2008年后,本土企业迅速崛起,在中国风电市场份额前十名的排名中,中资企业逐渐占据大多数。特别是2013年后,前十名的排名中已难觅外资风电的身影。

  不只在国内市场,在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名企业中,中国企业也占据了一半;世界排名前十五名的整机商中,8家来自中国。企业位次的上升,反映的是中国风电整体实力的提升。据全球风能协会统计,到去年年底,全球风力发电能力排在首位的是中国(145.1GW)。在2015年新增的60GW装机量中,中国占48.4%,美国占13.6%,德国占9.5%。

  随着国内整个风电产业的崛起,中国风电企业未来的主战场显然不仅局限于国内,更多的资源可能要配置到全球各个角落。

  最近10年,中国乃至全球风电产业发展的集中度都明显提升。而在最近一年里,国际风电市场并购事件接连涌现让人目不暇接,产业集中趋势愈发明显,全球范围的竞争愈发激烈。

  海外成熟市场虽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也不意味着零风险。曾在某大型能源企业负责法务工作的人士表示,风电项目投资金额大、投资周期长,属于政策敏感型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,对东道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高,决定了对风电项目海外并购进行风险识别、评估、控制非常重要。

 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,企业要考虑的东西会更多。目前金风科技在海外的投资项目遍布六大洲16个国家,总装机容量约1200MW左右这样的水平。潘彦田告诉记者,“当你在海外发展业务的时候,能否给当地带来福音,包括能否带动当地的就业,为当地的社区带来一些福利,这是中国企业‘走出去’必须注意的一点。此外,能让我们的目标市场了解到风电是非常重要的产业,不管是为当地的能源安全,还是经济发展,都能够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。”

  GE可再生能源业务集团陆上风电中国区市场总监彭澄瑶建议,不管是风电要“走出去”,还是在中国本土发展风电,度电成本是实现它核心发电竞争力的重要指标,能够降低度电成本,持续的下降,能够让它跻身主流的能源形式,对于任何的投资方和参与方来说,都是对未来投资信心的保证。

  此外,彭澄瑶谈到,现在中国风电从业人员规模相当高,“过两年就会跟煤电行业差不多了,会面临人员下岗问题。风电从业人员的标准化培训门槛还是比较低。如何让他们的技能得到标准化管理,进而保障自身安全,这对整个风电后期的运营维护十分有利。”